網頁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悠遊新竹~竹塹城迎曦門,新竹市役所

十幾前在新豐上班時候,那時和女朋友(現在是我的漂亮老婆)喜歡到新竹約會,當時的新竹東門城矗立在車水馬龍的圓環,是新竹市重要的文化地標。不過圓環只是圓環,古蹟只是古蹟,也不可能停下車看看東門城。


* * *

竹塹古城完成於一九二九年,清末至日治時代,曾經歷過戰火的洗禮及市區改正計畫,使得原本完整的城牆逐漸被拆除,最後僅留存東門及轉變為灌溉用圳道的護城河。一九三五年,東門被指定為古蹟,之後卻因周圍的馬路日漸拓寬,一片車水馬龍,於是「東門城廣場」成了人煙罕至的歷史遺跡,逐漸為人們從生活中所淡忘。( 〈台灣昔與今.3之2〉 新竹之心 新竹東門城廣場 - 自由電子報)
新竹古名竹塹,於西元1733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圜植為城,1826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 准,重新堪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治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改正,於1902年拆掉城牆與城樓,只存東門迎曦門。
(竹塹城迎曦門 - 政府入口網-台灣看透透)

竹塹城迎曦門成了新竹古城闢建過程中的唯一見證


上層城樓原為木構造建築,現已改為混泥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頂部分為歇山重簷式構造,屋脊燕尾起翹短而有力,簷下懸著吊筒,城牆雉堞用燕子磚砌成,城門前豎有石碑一座,為竹塹築成歷史的紀錄城牆 本身用花崗石砌成,城門門洞,作半圓拱形之造型,城門上鐫刻有「迎曦」二字。整座城門之外貌,在一片現代的建築物中,更見其莊嚴古樸。* * *
「東門城廣場」位於新竹市交通、商業、行政區域的中心位置,稱其為「新竹之心」。
一九九九年,經整修後的「東門城廣場──新竹之心」,終於揭開半世紀以來的神祕面紗,在新竹最重要的城市空間及新竹人的心中,重新躍動起來。(〈台灣昔與今.3之2〉 新竹之心 新竹東門城廣場 - 自由電子報) 而今,也成為年輕人表演的舞台,
年輕人聚集練習街舞的地方。
新與舊,自然融合起來,交織了多元化的美感;尤其是動態的美感,* * *
「東門城廣場」位於交通繁忙的圓環中央,所以利用護城河兩側的步道系統,從圓環的馬路底下穿過,與圓環周圍的都市街廓相連。建築師在橋墩的正上方,架設了橫越廣場的活動平台,並將中央10×10公尺的面積,鋪上玻璃地坪,讓平台上的人不但能看到前方的東門城樓,同時也能看到下方的橋墩遺跡。遺留下來的橋墩也有美感
上頭長著花草
沿著廣場的兩側,建築師設計了兩道從地面層下降到地下一層的緩坡步道,步道的邊牆上鏤刻了四篇分別代表不同年代的竹塹詩篇
生態親水的護城河岸步道,享受人性化的休閒活動空間。
你可以買一些新竹小吃點心野餐,
逛街累了,在這兒休息片刻,
或者單純的發呆,
而我呢,和老婆細數當年在這兒約會的種種,
好久沒來變了許多* * *
這裡的古蹟到是不少,
我们停在府後停車場旁的新竹市役所
建於1930年新竹升格為新竹市時的新竹市役所代表著新竹政經地位的提升,國民政府來台後原充當國民黨新竹市黨部,後來又做為新竹市北區戶政事務所。現為新竹市美術館暨開拓館
英國維多利亞風格,以紅磚砌造而成,長方形的建築主體。入口突出的拱門門廊,則採水泥及白灰建造,仿石材的拱門,擁有羅馬式殿堂的風格,門廊石柱裝飾橫條紋,以襯托出穩重的感覺。拱門中央的上方則有拱心石和穗狀花草環,宛如一把火炬,則具有權威的象徵。 下回來新竹,再走進去瞧瞧引用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