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推薦好書~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

昨天晚上開車聆聽洪蘭老師介紹這本書"果然臺灣"點選下列網址聆聽~
果然台灣< 節目: 洪蘭老師開書單| IC之音竹科廣播FM97.5
http://www.ic975.com/AOD/Play.ic?id=4446

"每一種水果的背後,都有一段人生故事,

原來,臺灣人堅持勤奮的美好性格,就藏在這些水果的甜蜜滋味裡。"

值得推薦給你

其中一段故事~
花落春猶在──冰封善果的春一枝

工廠老闆悶頭做起鮮果枝仔冰,

冰棒裡塞滿疼惜鄉土的心意。

春一枝的發起人是一個台北人-李銘煌。

李銘煌說,鹿野農民在豐饒的土地上生產出許多的水果,有時生產過量,被不平等的低價收購,抑 或過熟無法進入市場,只能棄置,造成辛勤的農民,水果耕作的成本血本無歸,而長期處於貧窮狀態。為了想要試著解決農民的經濟與就業問題,於是成立不以營利 為主要目標的" 春一枝商行"。

春一枝的每根冰棒都是來自土地的嚴選新鮮水果,純正手感,以友善交易固定利潤的模式,向農民收購正熟而無法進入經濟市場的季節性水果,將新鮮正熟的水果用純手工製作成冰棒,大量使用人工,提供就業機會,所有冰棒的生產都根留台東,將台灣的水果以冰品的形式保留原味精神,帶入消費市場。

春一枝商行。新鮮天然無毒與友善農民的健康新選擇:: 痞客邦PIXNET :

春一枝。新鮮天然無毒的健康新選擇

今年暑假去台東都蘭糖廠,看到天然水果手做冰棒,

不免買了不同口味嚐嚐,果然吃得到果肉,猶如放到冷凍庫的水果,好吃

* **

玫瑰番茄‧鹽地裡,種出幸福
全臺灣最貧窮的縣市是什麼?
雲林縣。
全雲林縣最貧窮的鄉鎮在何處?
口湖鄉。
全湖口鄉最貧窮的村莊在哪裡?
水井村。

水井村位於北港溪出海口一公里範圍,全村兩百戶人家,大半的農地因飽含鹽份,幾乎是「種什麼就死什麼」,人們普遍意志消沉,鬱鬱寡歡。
同樣在這塊鹽地,有位青年卻種出特別甜的番茄,因為鹽份把甜味提了出來,連色澤都帶點玫瑰色,所以稱為「玫瑰蕃茄」,價格比市面高出三至五倍,供不應求,訂貨要等三個月,客人還是願意苦等。有趣的是,他的幸福也是種蕃茄來的。
六十年次,人稱「水哥」的許清水,就是這貧縣貧鄉貧村裡的傳奇青年果農。

* * *

11篇故事~

每一篇故事,都是精彩的生命風景

1 鹹鹹的幸福──鹽地裡的玫瑰蕃茄
不服輸,他拚上性命和自己賭一個未來。

2 背人情的人──綻盛土地的青梅
地震、風災、土石流,都趕不走她。因為,她比誰都更珍愛這個故鄉。

3 看得見的決心──釀給明天吃的金棗
因為阿嬤說,你作的東西,如果不敢拿給阿嬤吃,你就不准賣。

4不濁的夢想──闖天涯的骰子西瓜
是誰賭性堅強,堅決要走自己的路的?是我自己!

5 拿心當燈火──光芒四射的愛文芒果
我鼓勵人家種,萬一銷不出去,我要負責任啊!

6 花落春猶在──冰封善果的春一枝
工廠老闆悶頭做起鮮果枝仔冰,冰棒裡塞滿疼惜鄉土的心意。

7 謝天謝土壤──長在樹上的葡萄訂單
他們一樣年輕、高學歷,也一樣懷抱夢想,要種出永續的果實。

8 不悶的熱情──匍匐前進的土鳳梨
四個手足親戚,扭轉了八卦山脈的景觀和命運。

9 串起的驕傲──不落淚的樂天香蕉
早時吃香蕉當早頓,心情輕鬆未愛睏;晚時吃香蕉當晚頓,心情平靜又好睏。

10 烘焙的榮耀──飄香法蘭西的荔枝乾
這一長串彎折又精采的人生歷練,是為自己的人生、家族找出路,也在為果農尋找出路。

11 回收的滋味──妖受甜的七年級生
穿梭在高樓大廈間的七年級生,邂逅臺灣的甜蜜水果,讓在地水果也能展現名牌的價值。

* * *

作者自序
謹以本書獻給包括父母親在內的臺灣農友 藍麗娟

水果的甜,果農的淚

  撰寫這篇後記,平靜的心情與數月來始料未及的驚濤駭浪形成巨大對比。

  什麼是驚濤駭浪?沒有什麼是絕對的災難,一切都是相對的;能將難關一一克服,就是值得慶幸的喜事。而能從中回收值得珍惜的事物,就是上天賜給的禮物。

  五月,母親摔傷脊椎,住院開刀;我在心慌意亂中穩住陣腳,進行採訪工作。七月,父親突然無法走路,緊急住院檢查,發現是腰椎錯位,椎間盤突出與腰椎都壓迫坐骨神經導致病情;進一步開刀勢所難免。

  出身宜蘭縣農家,我們的父母親都是可愛的農友,他們脊椎所承受的,來自對土地的疼惜,也來自對下一代的承諾。我與家姊採訪本書的果農時,體會尤深。

  走進愛文芒果之父鄭罕池的家,看著鄭罕池因長年農作腰椎受傷,平日要穿著「鐵衣」支撐身軀,我們的感觸尤深。當年他不只自己種作,還將地方上的愛文芒果農生計一肩挑了起來,他的腰椎難道不是被發自內心的責任感給壓垮的?

  當我們說到那條五分吊橋因他的建議而改建為中正橋,不僅輸送果實,連學子都能因而安全前往大都市求學進而就業;他不僅成就愛文芒果,還點亮一代年青人的前途。敘述之際,他那歡喜的淚水濡濕眼眶,喃喃說著他毫無遺憾了。我與家姊頓時也紅了眼眶。

   兩行清淚也畫過芒果農吳清進的臉龐。他感激教授與研究生們對果農伸出的援手;甚至在水果盛產瀕臨滯銷時,林宗賢教授還帶他到臺北市觀察水果拍賣市場運作 流程,從此,吳清進領導的產銷班不只改變採果時間與運銷方式,還建議農會與其他農民跟進。說著說著,他感恩的淚水直流,不能言語。他忘了,他默默協助做研 究,還大方分享研究結果,感恩的淚應該來自愛文芒果廣大食用者啊!

  在南投縣信義鄉,我還看見疼惜的淚水。貴香姐帶我們到山上,坐在不灑除草劑的五十年梅樹林下,談水土保持,食品安全與衛生,言談間不時嗅聞土地的青香味。她的眼睛總是淚汪汪的,隨時會因別人的窮苦而挽起袖子幫忙,將自身利益置之度外。

  在我的故鄉宜蘭,我也流下疼惜的淚。

  最難忘記的是六十九歲的宜蘭金棗農陳新郎,我與橘之鄉蜜餞創辦人洪美芳擠進他小小的農用車前座,「幸好我們身材都瘦瘦的,」洪美芳說。

   坐定了,陳新郎在顛簸農路上喀拉喀拉喀拉駕著車,車行陡跳的路面彷彿參加戰鬥營。我們來到一片斜坡,那是陳新郎小時候在學校遭霸凌而輟學,與父親一起種 金棗的果園,每一棵樹都有他對父親的記憶。談及此,他的眼眶紅了,我也是。想起我那農友父親從小種田,農友媽媽從小放牛養鴨,為了照顧家族更幼小的弟妹而 無法就學,犧牲才華與天賦,像枝葉遭綑綁的小樹,無從造就。

  我們來到遍植五百棵金棗樹的山坡地,每一棵樹枝與樹幹都往東海岸旭日初昇處生長。那樣陡的斜坡無法站人,我們只能蹲低,看著陳新郎攀著樹枝移動。

  由多雨的宜蘭山坡地,果農生命史共同栽培的金棗樹穩穩抓住山坡,如果沒有惜情愛鄉以高價收購金棗的橘之鄉,恐怕也保不住宜蘭特有的金棗樹風貌。

   下山時,我向陳新郎索取名片,他從農用車上拿了一張名片大小的卡紙,是手寫的名字與電話號碼。翻過面來,竟是一張口腔癌爛牙圖片。我噗哧一笑,原來,這 是陳新郎回收衛生署的嚼食檳榔有害健康宣導海報,剪成名片大小,「呵呵,海報背面是空白的,還可以寫聯絡電話啊!」陳新郎笑出一口黃牙。

  當下,我竟笑出淚來。換作是我的農友父母,也會將海報裁切書寫作為名片吧?

  至今我將這張口腔癌爛牙名片壓在書桌,提醒自己,這是臺灣人傳統的惜物。

   在旗山,蕉農劉吉和之妻陳素敏說起大兒子訂婚時當著親友之面所說的那句話:「爸爸,你種的香蕉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當下,劉吉和在香蕉集貨場裡拭淚,劉 素敏也再度紅了眼眶說:「真的很感心,很感心。」用生命餵養兒女長大成人的父母親,最欣慰的豈非聽見孩子說的這句真心話?

  「你這一趟上山下海,把重要水果的產地都跑過一遍了,收獲應該很大吧?」

  坐在鹿野高台的草地上,臺東春一枝商行創辦人李銘煌問我。

  是啊。我背「倚」中央山脈,想藉此向本書受訪者說:謝謝你們,你們甜蜜的實,飽滿的生命故事,真情的眼淚豐富了我,是我可觀的收獲。

   從宜蘭的李子山起始,我走過濁水溪畔西瓜田,爬上八卦山脈看鳳梨田,在南投縣信義鄉與九二一震災後倖存的梅樹一起呼吸,在彰化市品嘗荔枝乾,在大村鄉摘 葡萄,在北港溪口玫瑰蕃茄的家鄉看夕陽沒入臺灣海峽,夜裡行駛嘉南平原讚嘆大地的豐饒,騎車膽戰心驚跨越曾文溪來到玉井斗六仔部落,目睹月世界美景抵達旗 山香蕉園,最後以鹿野高台居高臨下的視野作結。

  採訪寫作過程中僅管有許多難關,慶幸有臺灣的天與地安撫,陪我度過。

  這一趟,我見證水果的寶地與水果的貴人,果然只有在臺灣。身為農友的孩子,我以臺灣人為傲,以吃每一口臺灣水果為榮。

守護土地的人,值得你我尊敬 藍艷秋

  有一天,我在學校上課,全班有三十五位同學出席,我做了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即席練習:「我們來玩臺灣水果接龍,每個人都講一個在臺灣生產的水果,不能重複。」

  「老師!」好幾位同學舉手抗議:「哪有那麼多啊?不可能不重複吧?」

  最後,三十五位同學各自說出在臺灣生產的水果名稱,毫不重複,有人準備好要繼續接龍;更多同學驚訝不已:「沒想到我們臺灣的水果有這麼多!」

  多元,多樣,不只是因為臺灣的風土獨特,還因為臺灣的農業技術人員優秀,與敢拼的臺灣果農,這些都造就了果然臺灣的水果傳奇。

  個人所學雖為昆蟲學,在學校教書,近年來投入外來種刺桐釉小蜂的防治工作,但投入農產業的研究卻有限。有幸參與這本書的採訪與寫作,我深感榮幸。實地探訪果農中,我有許多感觸,其中一些,不能不發:

  首先,他們是守護土地的人。

  所有的果實都來自於土地,換句話說,一定要有人守護土地,才能種出果實,這些人就是書中的果農。他們值得尊敬,因為有他們的把關,我們才能吃到安全無毒的水果;也因為有他們把關,這塊土地才能持續生產,不被破壞。果農看顧了土地,也看顧了我們的健康。

  本書中的人物是一群守護土地的人,也是為我們把關食品安全的人,值得我們尊敬。

  在葡萄農賴偉志的葡萄園,我感觸很深,因為,我在學校教學,宣導的環境倫理與土地倫理,在他的葡萄園裡千真萬確的實踐著。

   在貴香姐守護的信義鄉,那裡是遠從日治時代的祖先就種植梅子的土地,但是,山川不是死的,而是活的,這些年來氣候變遷與人為活動造成環境改變,發生土石 流等災害,並不能怪罪梅樹園,也不是梅農的錯。數十年來,貴香姐仍堅持守護先祖的土地,不忍心砍掉任何一棵老梅樹,真有人要砍,她也會搶救並移植他處。嚴 格說來,她守護的不只是土地,還是環境的未來。

  他們也是一群堅毅、敢拚的人。

  臺灣的水果超過四十五種,若以品系計算則超過一百五十種,為什麼能如此?因為台灣人敢拚,造就了寶島的水果奇蹟。

   進口的水果昂貴,臺灣的農技人員與果農就會思索,如何在臺灣培養出合適的品種,讓在地人能吃到在地的水果?在全球暖化的時代,在地生產,在地供給,不增 加碳足跡是我們最鼓勵的產銷模式。臺灣人的敢拼,不僅成就了水果品種的多樣化,減少運輸成本,也會是臺灣對於抑制全球暖化趨勢可以做出的貢獻。

  最後要說一個小故事。

  因為工作之故,我常常必須與國際學者合作研究。有一次,我帶日本學者到台中採集昆蟲,途中看見水果攤上成串的荔枝,日本學者一見鮮紅的荔枝就流口水,興沖沖,一口氣就買了十台斤,結帳時付了兩百元,直呼便宜。

  我問他:「你為什麼買這麼多荔枝?」

   「你不知道,在我們日本,荔枝賣得好貴!還有,臺灣進口到日本的荔枝經過冷藏,表殼顏色較黑;在臺灣現買荔枝,都是新鮮的紅色,好好吃又好便宜!」採集 車程中,他荔枝不離手,連晚上用顯微鏡檢查樣本時,也是左手拿研究工具,右手邊放著荔枝。一天之內,他吃光了十台斤的荔枝,我們都擔心他因此上火而流鼻 血,但是,他安然無恙,還跟我說「我滿足了!」。他研究的昆蟲出現的季節,正好是荔枝、芒果的產季。這下子,他有充分的理由下次再來台灣做研究,買荔枝, 買芒果,而這些都是臺灣出口日本的良品。

  我想說的是,臺灣水果的好,應該不會只有外國人知道,臺灣人如果能珍惜,就太好了,也不辜負果農的汗水與淚水。

  衷心感謝參與這本書,使我有機會透過我們的眼,讓大家看到為我們守護土地,堅毅的臺灣果農。

相關介紹及引用資料:

博客來書籍館>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

why《果然臺灣》? - 中時部落格- 中時電子報

天下雜誌-名人讀書會-《果然臺灣

果然臺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