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銅鑄造的門框藝術透雕窗花,可發現融合了「晴耕雨讀」、「惜敬字紙」客家文化價值觀,「伯公信仰」客家人對土地守護神的崇拜,「圓樓」客家聚落建築特色,「大襟衫」客家婦女傳統服裝,以及「桐花」客家聚落常見花卉等6大客家常民文化的象徵。(引用:【景點】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凝聚北縣客家族群的園地-觀光景點-新浪休閒生活)






以前說「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
現在已轉變「處處都有客家人」





「承啟樓」土樓模型




手觸控右前方的掌印,
一部義民祭典3D短片就此上演...
敬天法祖
客家服色多以藍黑為主。
男性對襟杉女大襟杉
可愛的芭比娃娃出現在客家文物館,但特別的是穿著客家服裝
在二樓常設展室,娃娃看天下-客家服飾芭比娃娃創意設計展 以前製造芭比娃娃的美國MATTEL公司,曾經在台北縣的泰山鄉成立工廠,全盛時期一天可以製造出20000多個娃娃呢!後來因為MATTEL公司資本外移,所以娃娃製造產業便沒落了。
客家芭比可愛的模樣讓人想要收藏,可惜並沒有販售,
使用客家花布元素創造少女小洋裝
肯尼穿著客家長衫
一群芭比採著茶和唱山歌
另一群呈現藍染的情景
現代藍衫服飾(碎花邊)
客家八音是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聲音。
「客家八音」最重要的功能是宴饗、迎賓與祭祀。而演奏的形態則分為「鼓吹」與「弦索」兩種,主要樂器是嗩吶。其中「鼓吹」又稱為「吹場」,乃以嗩吶為主,鑼鼓為輔。其演奏的曲目大部分是傳統曲牌,以北管曲牌居多,小部分南管及其他地方音樂的曲牌。「弦索」也分為兩類,一為絲竹樂器合奏,多用於典禮場合,演奏內容多為唱腔、民間小曲等;另一則以嗩吶為主,絲竹樂器為輔,演奏內容大部分是民間小曲、傳統大曲、表現唱腔模擬、亂彈福路戲、西路戲、客家採茶戲及歌仔戲等。(引用:台灣客家八音簡介)
日本大師指導的卓展正教授舉辦「彩璃光華—卓展正彩色鑲嵌玻璃藝術創作展」
欣賞彩色鑲嵌玻璃藝術之美
陳景亮的作品"阿娜多姿",據志工說它可是具有實用性,因為也是茶壺,你看的出來嗎?
客家電視館
臺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與客家電視臺合作規劃下,於98年7月1日在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內成立臺灣第一座「客家電視館」。除播放精采影視外,還設置現場攝影棚之主播體驗,虛擬戲劇場景體驗等,歡迎您來參與互動與體驗。
我坐上主播檯,體驗當主播報新聞的感覺地址:23741臺北縣三峽鎮龍埔里27鄰隆恩街239號
官方網站: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
相關介紹及引用資料:
http://blog.xuite.net/andy8/camera/3259279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