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燈結彩,迎接新年
 億載金城台灣島第一座西式砲台,為清代名臣沈保禎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建,光緒二年(1876年)完工,目的是為了對抗因牡丹社事件而犯台的日本軍隊,鞏固安平海防。
億載金城台灣島第一座西式砲台,為清代名臣沈保禎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所建,光緒二年(1876年)完工,目的是為了對抗因牡丹社事件而犯台的日本軍隊,鞏固安平海防。 億載金城又名「二鯤身砲台」,,所謂的二鯤身即是昔日羅列在台江西岸的沙洲島名,當時安平古堡位於一鯤身,億載金城位在二鯤身。不過後來因為港口淤積,所以沙洲也就慢慢的連在一起。
 億載金城又名「二鯤身砲台」,,所謂的二鯤身即是昔日羅列在台江西岸的沙洲島名,當時安平古堡位於一鯤身,億載金城位在二鯤身。不過後來因為港口淤積,所以沙洲也就慢慢的連在一起。護城河
現在可以坐著鴨子船環河巡禮

城門作拱形,外題「億載金城」,
 內題「萬流砥柱」皆為沈葆禎的手筆
內題「萬流砥柱」皆為沈葆禎的手筆 引橋與城門洞
 引橋與城門洞 導覽地圖
導覽地圖 中央方形的寬廣空地,是士兵操練演習的場所,以前曾在此開鑿水池,以防敵方砲彈掉落的碎片,傷到兵員。目前已填平成一片碧綠草坪。
中央方形的寬廣空地,是士兵操練演習的場所,以前曾在此開鑿水池,以防敵方砲彈掉落的碎片,傷到兵員。目前已填平成一片碧綠草坪。
 一群清兵經過
 一群清兵經過
 做為海防軍事用途的億載金城,真正發揮的功能有兩次,一次是在中法戰爭,另一次則是在中日戰爭。據說中日戰爭之時,大砲還曾經擊潰一艘日船。
 做為海防軍事用途的億載金城,真正發揮的功能有兩次,一次是在中法戰爭,另一次則是在中日戰爭。據說中日戰爭之時,大砲還曾經擊潰一艘日船。 工作人員扮演沈保禎將軍演說當年的故事,
 工作人員扮演沈保禎將軍演說當年的故事, 來一場打砲秀
來一場打砲秀 砰!著實嚇了一跳
 砰!著實嚇了一跳
 台灣第一座配備『阿姆斯壯大砲』(由英人阿姆斯壯所研發而得名)的砲台原本設置有8尊大砲及5尊小砲,全數集中在西邊面海的方向,形成極強力的火網,有效牽制進犯的敵軍。但絕大部分的砲早在日俄戰爭之時,日人為籌措軍事經費,而將這些鋼鐵大砲以高價賣出。
台灣第一座配備『阿姆斯壯大砲』(由英人阿姆斯壯所研發而得名)的砲台原本設置有8尊大砲及5尊小砲,全數集中在西邊面海的方向,形成極強力的火網,有效牽制進犯的敵軍。但絕大部分的砲早在日俄戰爭之時,日人為籌措軍事經費,而將這些鋼鐵大砲以高價賣出。
 目前所見 3 尊,都是民國64年仿製,與原砲形制有所出入。
目前所見 3 尊,都是民國64年仿製,與原砲形制有所出入。 稜堡式砲台
稜堡式砲台 「四隅凸出」的稜堡形制為西式砲台特色
「四隅凸出」的稜堡形制為西式砲台特色 這樣設計是因為四四方方的城堡在對付城下的敵人時很容易產生攻擊的死角,尤其是火砲發明後,更是明顯。西洋人在經過慘痛的教訓後,終於想出四角凸出的稜型堡壘。大炮放在稜堡上,射擊火力可以互相交叉,沒有盲點,這樣除了可以更前進的攻擊敵人外,同時也能保衛城堡自身的安全。
這樣設計是因為四四方方的城堡在對付城下的敵人時很容易產生攻擊的死角,尤其是火砲發明後,更是明顯。西洋人在經過慘痛的教訓後,終於想出四角凸出的稜型堡壘。大炮放在稜堡上,射擊火力可以互相交叉,沒有盲點,這樣除了可以更前進的攻擊敵人外,同時也能保衛城堡自身的安全。
 彈藥庫殘蹟
 彈藥庫殘蹟 大砲砲門殘蹟
 大砲砲門殘蹟

 彈藥庫遺址
彈藥庫遺址


 小砲原本設置有 8 尊,分別配置在砲台的東、南、北 3 面
 小砲原本設置有 8 尊,分別配置在砲台的東、南、北 3 面 唯一僅存的 真砲 在您右方稜堡上的小砲砲位
 唯一僅存的 真砲 在您右方稜堡上的小砲砲位
 正面看這真砲的砲管,當年不知打退多少敵軍
正面看這真砲的砲管,當年不知打退多少敵軍 億載金城100年獻言
億載金城100年獻言 億載金城對面的的五角船板是建築很有特色的餐廳,我在2007在台北店 吃在"五角船板"
億載金城對面的的五角船板是建築很有特色的餐廳,我在2007在台北店 吃在"五角船板"
住址:台南市安平區光州路3號
相關介紹 及引用資料:
億載金城- 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
第四站:億載金城的其他名字
Untitled Document
台南~輕騎走安平:億載金城- CJ-image‧CJ意象館- Yahoo!奇摩部落格
 
 

2 則留言:
那些穿清服的工作人員
每天要演練給遊客觀賞
一定相當的辛苦吧?!~
不過也因為他們的演出
讓遊客更清楚這些歷史
也更顯得生動活潑呢!!~
尤其是扮演沈保禎將軍相當賣力,說得生動有趣,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