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有3座吊橋~串起兩岸的交通
1號吊橋
早在日據時代就橫跨於兩山溪谷之間,經民國85年維修改建後,曼妙的有如群山間的雲彩般,騰空凌駕於上坪溪之上。全長165公尺,寬1.4公尺,離河床約26公尺,是清泉風景區三座吊橋中最長也最高的一座吊橋。

若不畏高可以走走
清泉吊橋

終年拉著吊橋的勇士
清泉二號吊橋 ~一端張學良故居,另一端連接桃山國小

桃山國小
創立於民國六年,迄今已逾九十年的校史。國小所在部落自古以來即為原住民泰雅族之傳統居住地,人口數不多,大部分的年輕人離鄉以謀求工作機會,造成人口外流,留下的大多以中老年人居多。

新竹縣五峰鄉桃山國小-- 學校願景位於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桃山村是由數個部落所組成,如洞口部落、桃山部落、黑崮部落、民都有部落、清泉部落、土場部落、白蘭部落、石路部落、民生部落等。
可見到許多洋溢原住民風味的建築
校園周圍搭建了泰雅族傳統竹屋與防禦用的瞭望台

穀倉

張學良故居 ~日式庭園風
民國廿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東北少帥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兵諫,事敗後來被幽禁在新竹縣五峰鄉的清泉故居,度過漫漫十三年歲月。
阿簡的blog寫著:
阿簡生物筆記: 張學良沒住過的「故居」;(這棟房子其實是阿簡的老爸蓋的。)
沒住過的「故居」?
原來是張學良故居舊址原接近清泉部落1號吊橋旁,

但當年被沖垮後幾乎未留下任何遺跡,僅餘部分房屋基礎,目前遺址處改建為小公園,

重修的少帥故居則選擇建在上坪溪對岸的2號吊橋旁。這幢經參考張學良後人提供的照片所蓋出的日式黑瓦建築,雖因新建之故少了些古樸氣息,但洋溢和風典雅風情。

丞丞在重建故居門前蓋上紀念章

館內陳列許多與張學良有關的史料,除以大事記敘述他的一生外,

也透過地圖、影像資料等,呈現他一生顛沛流離的經過與際遇,及從1946年到1959年間少帥是如何在清泉度過他的山居歲月,而他離開清泉後轉被軟禁至高雄西子灣、台北北投等地的經過,也有相關照片陳列。

館內還模擬張學良昔時書房景觀,並擺放有他讀書沉思的塑像,反映他當年在幽禁歲月中研讀《明史》等著作的情形。

1 則留言:
民國六年創立??
這學校快百年了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