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時代,由於大漢溪逐漸淤淺,陸路運輸興起,公路、鐵路漸漸取代水運, 三坑子的水運功能亦趨於落沒。 三坑,早年稱「三坑子」或「三坑子庄」,早在清乾隆九年(西元1744年),便有漢人到此墾拓,在客語中,「坑」指的是小溪澗或水渠。三坑子,因有「蔗蔀坑」、「火劫尾坑」和「鴨母坑」三條小溪流經此地而得名。 老街 入口處為「黑白洗」,水渠畔有數塊洗衣石板,一旁還有一座汲水器。以前為村落婦女傳統洗衣、洗菜兼聊天場所。紅磚牆上鑲著一塊白色大理石,刻 著「黑白洗」醒世格言,
「黑白水,黑白洗,若能洗盡人間黑白事,必然可化三坑為三康。」
沿街多客家風味小吃
有名氣的『阿香菜包』及隔壁的阿秋姨菜包、牛汶水;現蒸散發著香氣的菜包,熱呼呼,著實好吃 中午在阿琴小吃這一家吃客家板條和米苔目,韭菜多,不會油膩,好吃;
老闆還招待我們一盤燙青菜,很有人情味.
短短一兩百公尺就到街底的永福宮永福宮建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三坑子最早的廟宇,也是三坑子居民的信仰中心。廟宇外觀古樸典雅,三川脊雕飾精巧,二條飛龍各在廟脊左右飛騰,垂脊末端的牌頭則有福祿壽三仙及騎馬的武官造型人物。 永福宮三川殿的門面仍是古樸的木造格式,斑駁的油漆,透露出年代的久遠,樸拙動 人。永福宮經過三次遷移,大正十三年(1924年)才遷移至此,殿內的龍柱上還可看見「大正十三年」的落款題字。廟內最初是祀奉客家人所信仰的主要神祉-三山國王,後來改以神格位階較高的三官大帝(堯、舜、禹)為祀奉主神,而以三山國王為配祀的神。廟裡亦配祀閩南人所信仰的開漳聖王。 永 福宮的右側,可通往附近「青錢第」古厝(70公尺)及「開庄伯公廟」(230公尺),距離都不遠。「青錢第」為傳統三合院古厝,背倚蓊鬱的小丘,座落於一 片田園中,顯得相當幽雅。三合院右廂為雙護龍,左為單護龍,古厝的風貌相當完整。 *青錢第是如何來的?
「青錢第」為張姓人家, 因祖先經商致富,自己發行了「青錢」,所以當時有「青錢」的流通,就好像以前的鏢局,只要憑鏢單就可到銀莊去換錢,「青錢」非常有信用,到哪裡都可以對換因為張家的袓先非常的同心協力,而且我們做生意都是「童叟無欺」,更因為當時賑災,所以受到皇帝旌表,就將張宅稱為「青錢第」。
「青錢第」為張姓人家, 因祖先經商致富,自己發行了「青錢」,所以當時有「青錢」的流通,就好像以前的鏢局,只要憑鏢單就可到銀莊去換錢,「青錢」非常有信用,到哪裡都可以對換因為張家的袓先非常的同心協力,而且我們做生意都是「童叟無欺」,更因為當時賑災,所以受到皇帝旌表,就將張宅稱為「青錢第」。
正廳的門額,以紅底金字寫著「青錢第」,左右門聯寫著:「青出群 英人稱瑞鳳,錢名萬選世仰雲龍。」辭句意境平平,而左右對聯之上的牆壁各鑲嵌一立姿的蝙蝠雕飾,造形特殊而引人注意。蝙蝠,取其「蝠」與「福」的吉祥諧音。「青錢第」約建於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歷史超過百年,政府曾有意將其列為三級古蹟,但因屋主反對而作罷。
大門深鎖,可惜只能遠觀。 景觀生態公園位於米輪的不遠處,位於石門大壩後池堰大漢溪下游處,此處為新開發的景點,是一般遊客較少到的地方。擁有 近3公頃的生態湖和2公頃草坪,公園四周道路寬暢,停車方便,整個公園植栽綠化,並且規劃休憩公園及自行車道。
公園佔地遼閣,有景觀大池,休憩涼亭,木棧步道,造型木拱橋 雖然桃園龍潭向來以埤塘多聞名,這兒並沒有水潭,自然生態公園內的水塘,乃是砂石場盜採砂石不斷採挖 所形成,嚴重破壞鄉村景觀,內政部營建署將這塊挖出的低地規劃為生態公園,並引石門大圳水源注入,因而形成一個美麗的大水塘。雖然警示牌寫著盡禁止釣魚,遺憾的是卻有不少釣客. 園內生態豐富,蒲公英,隨風搖曳含羞草
頭ㄧ次看到粉紅色圓球狀的花,
常會被誤以為是含羞草的一朵花,其實它是由上百朵小花所構成的一個頭狀花序
(單元61 含羞草 - 台南縣本土教學資源網- 南瀛探索電子書)自然生態公園旁設有河堤,可站在河堤上可以 眺望大漢溪,還可看到石門水庫的洩洪壩。
桃園縣 政府在此規劃三 坑自行車道,遊客騎車可以暢遊三坑老街,沿途欣賞三坑清泉、黑白洗、老街風情、永福宮朝聖、青錢第三合院古厝,再走山麓小路直達石 門大圳,順著大圳沿途有山林綠蔭、蝴蝶林道和楓香神木等景點,騎累了還可在石 門大圳長廊佇足,鳥瞰三坑全景,鐵馬來回一趟7公里,自行車程約1小時。
2 則留言:
丞丞:感謝您
我們想到三坑辦活動找了許多資訊
您這篇有關三坑的介紹是我看過最精彩的!
我想引用您的內容
不知可否?
~段公子~
段公子,您好!只要註明出處,歡迎引用,謝謝!!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