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邊走邊抱著小佑我們從早上9:00,到下午15:30走完全程6.5小時,雖然累,但很值得!
~ ~ ~
The Story of Silver Grass and the Historic Trail.
每年11月,秋高氣爽,正是芒花盛開的季節,
遠望坑親水公園~幽靜谷地原野趣
為草嶺古道北端入口
梯田阡陌
古樸農舍倚立,老伯正在為它漆新粧引遠望坑溪水流入,構成曲流池塘園景,溪畔旁有碧翠青草地,步道間有綠意野薑花
涼亭、池塘、小橋、流水孩子們開心的戲水,看誰的水柱最遠!
山光水色開蘭路~草嶺古道
樹型牌匾,從這起是古道的開始草嶺古道是先民開闢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的淡蘭古道中之一段,全長約8.5公里,位於台北縣貢寮鄉遠望坑及宜蘭縣頭城鎮大里間的山區,一面環山,三面望海,路程適中,風景優美,又有虎字碑,雄鎮蠻煙碑等古蹟,山海景觀更令人留連忘返. 跌死馬橋
有意思的名字,百餘年前是座木橋,十分窄小,旅人從基隆行經至此,馬匹疲憊不堪或路滑,曾不少馬匹在窄橋摔死.
有意思的名字,百餘年前是座木橋,十分窄小,旅人從基隆行經至此,馬匹疲憊不堪或路滑,曾不少馬匹在窄橋摔死.
現今已修為石橋外加護欄.
橋旁的木馬裝飾藝術
走一段平緩路後,就是很長的石階路,考驗你的體力,有些人在路旁上氣不接下氣,
而我這段路幾乎都要抱著小佑.
仙跡岩
嵌在樹下懸崖上的仙跡岩,在巨石上有像人的腳印凹, 不知哪位仙人在此駐足。
雄鎮蠻煙碑
為清朝同治六年(1867)鎮台總兵劉明燈所書。相傳當年劉明燈北巡噶瑪蘭,於草嶺古道山腰,遇大霧瀰漫、難辨方向,聽說當地常起蠻煙 瘴霧,危害過往商旅,於是劉明燈就地題字勒碑,以鎮壓山魔。
有首詩描述『雄鎮蠻煙』碑:『雄』危聳旁其卯星,『鎮』迫龍更抱心胸,『蠻』氣霏霏龍吸雨,『煙』兌亨亨虎吞風。另草嶺古道上的虎字碑及瑞芳鎮三貂嶺古道上的金字碑也是出自劉明燈的手筆,皆列為三級古碑。
這裡生態豐富,值得你彎下腰,抬起頭
這裡生態豐富,值得你彎下腰,抬起頭
草嶺古椏口是草嶺古道中最艱辛的一段路程,路狹谷幽,惟暴風迎面,令人馬舉步維艱,往來商旅之肩輿也時時被強風翻覆。同治6年(西元1867年),台灣鎮總兵劉明燈開山撫番率兵北巡時,遂就地取材,以芒草束為筆揮毫,手書一草書大「虎」字,命屬下刻於巨石上,取易經「風從虎,雲從龍,聖人作為而萬物睹」之意,用以鎮風制邪,即「虎字碑」。
虎字碑為縣定三級古蹟,為少見的草書碑,碑高四尺,外圍寬七尺,字寬四十公分,高一公尺,氣勢磅礡、字跡凜然,有虎的威儀。傳說劉明燈愛虎,有公母之分,公虎現存於北市博愛路軍管區內,本碑為母虎。
虎字兩側各有一些線條刻畫在旁,對這些線條有兩種說法,一是當年留下的符咒,二是後人的破壞,各方多有猜測一直沒有定論。
謎底直到數年前才被台大中文系退休徐姓教授揭曉,驚訝地發現虎字碑旁的線條竟是甲骨文。風管處指出,這些字應是近人所刻,雖然一兩個字的筆劃不算正確,但仍可翻譯成現在文字。虎字左側的十六個字是「登此嵯峨,西望我鄉,哀哉我鄉,赤炎為禍」,右側的圖案則是甲骨文的虎字,根據文意,書寫者應是隨政府撤退來台的大陸流亡學生。
芒花在秋涼的古道上悄悄的開出白色花絮,沿途芒草夾道,柔和花序隨風搖曳,有如銀白的波浪。
「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詩經小雅‧白華》簡單而樸實的文字,述說著菅芒花白茫茫一片的景色,當秋風吹起,菅芒花下的綠谷,看似迷幻,卻又無比真實。
福德祠福德祠位於古道埡口平台,是由石頭砌成古城狀,建築年代比「雄鎮蠻煙」及「虎字碑」還早,小廟內供奉土地公和土地婆,可顯示先民篳路藍縷時的精神依託;古人在山頂分界點的鞍部或埡口的道路上,都會蓋一座土地公廟,除了保護路人平安, 自福德祠後便是大里段的開始,自此後為南段由此後大里一路皆是下坡 。
客棧遺址 客棧遺址是昔日淡蘭古道中途的重要休息點,興建的時代已不可考,現在僅留有石沏圍籬的遺跡。 「客棧遺址」設置一座茶寮,供應免費的薑母茶,可惜我們到此卻已奉完,
啞口兩峰交會之間稱為啞口,
草嶺古道的啞口觀景亭可以四面不同的景色,有北面出口的芒草谷地風景、從桃源谷的急徒階梯、南面出口瞭望一覽無邊蔚藍的太平洋美景、太平洋中龜山島的身影,
敲響平安鐘,寫下祈福卡福德祠福德祠位於古道埡口平台,是由石頭砌成古城狀,建築年代比「雄鎮蠻煙」及「虎字碑」還早,小廟內供奉土地公和土地婆,可顯示先民篳路藍縷時的精神依託;古人在山頂分界點的鞍部或埡口的道路上,都會蓋一座土地公廟,除了保護路人平安, 自福德祠後便是大里段的開始,自此後為南段由此後大里一路皆是下坡 。
古道南段的蜿蜒道路,爬上草嶺古道在這一刻感受古道的魅力。
走在古道,懷古幽情,油然而生!
口好渴,你們可要多帶瓶水
山賊出沒?
原來為了增添樂趣,有小遊戲需要你過關斬將
山賊出沒?
原來為了增添樂趣,有小遊戲需要你過關斬將
護管所
建於民國59年。原是在林地管理中,易發生火災、盗伐、濫墾之林地護管所,因78年間古道之遊客日增,為遊客解說服務之需求,乃改建而成。
終於有賣吃的喝的,填飽肚子,蓋個紀念戳
*自然生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