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悠遊公館~大手小手棗樂趣(上)

母親節當天,我們舉家一起參加農委會農業兒童網及公館鄉農會舉辦~「大手小手棗樂趣」親子體驗活動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報到
Mita和炭狗迎接我們的到來我們挑選喜歡的紋身貼紙小佑貼上青蛙和老虎感謝農業兒童網、公館鄉農會及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提供這樣寓教於樂的活動,而且每人才一百元我們分成四隊搭上遊覽車展開這趟棗樂趣旅程沿路可見公館鄉特產芋頭田
苗栗縣公館鄉的芋頭生產面積超過300公頃,年產量逾700萬台斤,為全國第三大產區。但早年因為大甲芋頭聞名,目前公館鄉出產的芋頭約有6成被冠以大甲芋頭銷售。
路經客屬大橋橋下來到石墻社區全台唯一紅棗產地的歷史解說,丞丞和小佑第一次看到像小星星般的紅棗花1串紅棗枝可開30朵以上也開始結綠色果實,七月是產季,屆時可以來採紅棗這棵紅棗樹生命力很強,倒了依舊開枝展葉而這顆紅棗樹為公館鄉最老的紅棗老樹,由第一代為1875年種植後,再由第二代移至生長至今,已有近60年歲數。
解說人員為我們示範以前採紅棗的方式

 嘗嘗紅棗乾的滋味,淡甜味和紅棗特有香氣
石圍牆
石圍牆是石墻村的舊稱,雖是公館鄉的初墾地,但相較苗栗縣其它鄉鎮的開發,算是比較晚期的,直到嘉慶年間,才有吳姓墾首帶著一批人進駐,為抵禦原住民與 防洪所架構的方形城牆,牆高7尺、寬6尺,以石塊為基材,牆內的區域面積約有2公頃,座落著28戶居民,現今,圍牆早已頹圮,僅留下不到10公尺的遺跡。 (ref1)
 
石圍墻庄置有南北兩柵門及銃庫4座,南柵門在今石母祠前方,北柵門在今震災紀念碑附近。
地震紀念碑

民國24年的關刀山大地震讓苗栗受創嚴重,位在公館的石土墻村死傷慘重,為了紀念傷亡,石土嗇村特地建造了這座圓形紀念碑,由經驗豐富的雕製師傅,以一整塊石塊磨整而成,相當具有紀念意義。先民拓墾石圍墻時、四周以巨石疊砌成堅固的石疊圍墻,用以防番人的侵擾,石墻內劃分宅地,築造家屋四列,內有縱路三條、橫路三條,概用石頭築庄,稱之為「石圍墻」,又名石城。
一旁種著辣椒
公館陶瓷興盛時,擁有18座窯廠之多,早期主要是生產公賣局的酒甕。
這家以甕裝飾
這好像是茶甕解說員說仍在生產
再往前走看到當地石牆村的信仰中心揆一樓,
建於嘉慶九年(1804年),本為墾首吳琳芳的家廟,且是供奉關聖 帝君,道光27年(1847年)增祀文聖孔子,光緒33年(1907年)更名為「揆一樓」。因廟中祀有文聖孔子、武聖關公,廟名引自孟子離婁篇中「先聖後,其揆一也」之句,取其文、武二聖,其道一貫之意。
 揆一樓石獅栩栩如生,你分的出來哪隻是公?哪隻是母?
石圍墻社區均是穿龍圳灌溉範圍,庄內所有水溝都是活水,每天傍晚可在石母祠前看到當地婦人利用後龍溪水洗衣。(ref2)
今天天氣挺熱,看到冰沁的溪水,孩子們開心的沁涼一下
石母祠
石圍牆附近有兩座石母祠,保留了客家人最典型傳統的石母崇拜形式,有別於閩南人石頭公的信仰。以前小孩出生,因經常遭逢危厄疾病,不易撫養,有錢人家認拜義父母,只 得以自然事物或一般形象來認拜,即所謂的「契父」或「契母」。而客家人一般生活較為貧困,所以常以石頭為「契母」。因石頭是硬的,拜石母,以祈使兒童身體 或命運像石頭一樣硬不易生病,也能抵抗邪魔的侵襲,保佑兒童順利長大成人,「石母」之名則由此而來。(ref3 及ref4)

石墻村九鄰的石母祠,左為石爺,右為石母
石母祠為日昭和11年(西元1936年),正式動工興建揆一樓時,挖地基石,挖到的一對石頭夫妻,村民向關聖帝君擲杯筊請示「是否將其供奉」,擲杯後經關聖帝君同意,遂將這對石頭供奉在揆一樓正南方的後面,後因馬路拓寬關係,再移到距離揆一樓正南方20公尺處。
返回揆一樓往另一側巷子走去
羅漢松
牆上掛著以前的農具

公館鄉由於擁有良好的土質、乾淨的水源,加上每到夜晚七點半便開始吹起涼爽的河風(東風)牛鬥峽谷下來的東風,所以能種出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如紅棗、芋頭
潤達針織廠,之前生產國旗圍巾

下一站往發哥紅棗園區,發哥親自介紹


這時百香果樹正開花

果園中有大水圳小孩可以戲水
還可以摸ㄌㄚˇ(

小佑也跟著找

丞丞很快的就摸到一個ㄌㄚˇ
發哥說加入有機轉型你看!土地上有雜草叢生而旁邊的棗園土地可是草的很乾淨

而且開始導入產銷履歷,值得鼓勵

相關介紹及引用資料:

2 則留言:

♡♥ 小咪 ♥♡ 提到...

親子體驗,寓教於樂
很充實又有趣的悠閒之旅!!~

丞丞的知識分享(Sharing My Knowledge for You) 提到...

小咪, 我想給孩子的旅遊型態著重於知性且有趣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