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
推薦好書:旅行箱的故事:黑色大地上,十四個孩子,他們的旅行箱,和他們的故事
非洲有一群孩子,一人選了一個旅行箱,在旅行箱上畫出自己的故事……《旅行箱的故事》

「當我『打開』他們的旅行箱,我走進了一個個觸動心靈深處的生命故事:有些讓我屏息聆聽,深怕漏失情節;有些讓我跟著孩子脆弱、令人愛憐的思緒在生死邊緣披荊斬棘;有些讓我不得不暫時走出旅行箱,面向自己的靈魂低頭沉思許久;有些讓我用模糊了的視線,仰頭凝視著天空,彷彿和孩子們的眼神相遇了,就能夠和孩子們一起哭泣、一起歡呼……」--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杜明翰
十四個從戰亂國度顛沛來到黃金城市約翰尼斯堡的孩子,十四個描繪隱藏的痛苦和快樂回憶的二手旅行箱,十四段哀傷、失落、重建身分、讓世界看見他們的旅程。
~ ~ ~


旅行箱的故事:黑色大地上,十四個孩子,他們的旅行箱,和他們的故事
The Suitcase Stories: Refugee Children Reclaim Their Identities
作者:格琳妮絲.克蕾契蒂
原文作者:Glynis Clacherty
譯者:林麗冠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5日
~ ~ ~
作者:格琳妮絲.克蕾契蒂
原文作者:Glynis Clacherty
譯者:林麗冠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5日
~ ~ ~

十四個從戰亂國度顛沛來到黃金城市約翰尼斯堡的孩子,十四個描繪隱藏的痛苦和快樂回憶的二手旅行箱,十四段哀傷、失落、重建身分、讓世界看見他們的旅程。

2001年3月一個週六,在滿滿一屋子等待的孩子中,一個有著黑色長髮、太妃糖般棕色皮膚的衣索比亞小女孩說:「請幫我做一本關於我的故事的書……」
一個孩子說:我從來沒有告訴別人這個故事一個孩子說:我的人生就像一個沒有手把的旅行箱一個孩子說:我每天、每年都在旅行一個孩子說:和我同行的是我的回憶一個孩子說:有一天我會回家一個旅行箱關乎一段旅程;所有孩子都經歷了他們的旅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2001年,專精兒童參與式工作的克蕾契蒂展開一項計畫。這項計畫源於她和一群難民孩童相處,這些孩子從被內戰和政變弄得四分五裂的非洲國家逃到約翰尼斯堡時,沒有父母、朋友或家人在身邊,逃難以及處在陌生、有時甚至充滿敵意的收容國家,讓他們出現心理創傷。克蕾契蒂帶來許多二手旅行箱送給他們,每個孩子都選擇了一個旅行箱,在旅行箱上畫出自己的故事。
這些孩子用自己創作的圖文,述說他們充滿艱辛、渴望、力量和韌性的不凡歷程。本書就是那些故事的集合……
為什麼是旅行箱?
之所以選擇旅行箱作為媒介,是因為旅行箱暗示與兒時記憶有關的強烈思鄉要素、短暫的過客面向,以及隱含承諾。旅行箱有可以讓每個人看到的表面,以及擁有者選擇是否要公開的內部隱藏空間。
故事怎麼說?
這項計畫約莫花了三年完成,純屬自發性質,孩子們可以選擇要透露多少、是否想被錄音,以及是否真的想說。克蕾契蒂謄寫用錄音機錄下的故事,只針對順序和可讀性加以編輯,試著確實呈現孩子們的敘述,並保持口語的形式。寫成之後,孩子們會仔細讀過自己的故事,協議哪些部分可以發表、哪些部分他們不想被納入書中,以及哪些部分需要變更以保持機密。
來聽他們的故事……
孩子們的哀傷、失落、經歷的流離顛沛,令人震撼;他們的恢復力、安排計畫的能力、苦中作樂從自身遭遇中找出趣味之處的能力,也讓人感動不已。這些孩子不只是環境的受害者,也是倖存者。
打開這些旅行箱,看看裡面,聽聽他們的故事……
一個孩子說:我從來沒有告訴別人這個故事一個孩子說:我的人生就像一個沒有手把的旅行箱一個孩子說:我每天、每年都在旅行一個孩子說:和我同行的是我的回憶一個孩子說:有一天我會回家一個旅行箱關乎一段旅程;所有孩子都經歷了他們的旅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2001年,專精兒童參與式工作的克蕾契蒂展開一項計畫。這項計畫源於她和一群難民孩童相處,這些孩子從被內戰和政變弄得四分五裂的非洲國家逃到約翰尼斯堡時,沒有父母、朋友或家人在身邊,逃難以及處在陌生、有時甚至充滿敵意的收容國家,讓他們出現心理創傷。克蕾契蒂帶來許多二手旅行箱送給他們,每個孩子都選擇了一個旅行箱,在旅行箱上畫出自己的故事。
這些孩子用自己創作的圖文,述說他們充滿艱辛、渴望、力量和韌性的不凡歷程。本書就是那些故事的集合……
為什麼是旅行箱?
之所以選擇旅行箱作為媒介,是因為旅行箱暗示與兒時記憶有關的強烈思鄉要素、短暫的過客面向,以及隱含承諾。旅行箱有可以讓每個人看到的表面,以及擁有者選擇是否要公開的內部隱藏空間。
故事怎麼說?
這項計畫約莫花了三年完成,純屬自發性質,孩子們可以選擇要透露多少、是否想被錄音,以及是否真的想說。克蕾契蒂謄寫用錄音機錄下的故事,只針對順序和可讀性加以編輯,試著確實呈現孩子們的敘述,並保持口語的形式。寫成之後,孩子們會仔細讀過自己的故事,協議哪些部分可以發表、哪些部分他們不想被納入書中,以及哪些部分需要變更以保持機密。
來聽他們的故事……
孩子們的哀傷、失落、經歷的流離顛沛,令人震撼;他們的恢復力、安排計畫的能力、苦中作樂從自身遭遇中找出趣味之處的能力,也讓人感動不已。這些孩子不只是環境的受害者,也是倖存者。
打開這些旅行箱,看看裡面,聽聽他們的故事……

內容連載
~ ~ ~
序
你的人生行李箱呢?
你的人生行李箱呢?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杜明翰看
著這本「旅行箱的故事」的封面,已經讓我著迷不已……
有一部電影裡的台詞印象深刻:「有兩種旅人,一種在旅行中看地圖,他正在出發;另一種人看鏡子,他正要回家。」但還有第三種人,他們沒有地圖,因為前途茫然,他們也不看鏡子,因為他們有家歸不得。這本書寫的就是第三種旅人。
一個人的一生平均有多少次旅行,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每一趟旅行都是時間與空間的新組合,每次旅行也都可能是人生的轉折點。旅行中我們有很多「相遇」,我們和「知己」相遇,我們也和「自己」相遇。
旅行自然少不了旅行箱,我也有好幾個旅行箱,大大小小,隨著我裝滿「期待」出發,打包「記憶」回家。每趟旅行都充滿了故事,可能是人生樂章中精采的旋律,可能是人生劇本中關鍵的橋段,因此,旅行箱也幾乎成了人生的活動劇院,好多劇本、樂譜,深藏在旅行箱的許多神秘的角落裡。
我迫不及待的靠近這些孩子的旅行箱,「如果我可以許一個願,我希望讀完書…」、「我常常想到那棵樹,所以我把他畫在我的旅行箱上,這樣我就可以帶著它到處跑」…,孩子們單純的心願,充滿了生命的能量。
而當我「打開」他們的旅行箱,我走進了一個個觸動心靈深處的生命故事:有些讓我屏息聆聽,深怕漏失情節;有些讓我跟著孩子脆弱、令人愛憐的思緒在生死邊緣披荊斬棘;有些讓我不得不暫時走出旅行箱,面向自己的靈魂低頭沉思許久;有些讓我用模糊了的視線,仰頭凝視著天空,彷彿和孩子們的眼神相遇了,就能夠和孩子們一起哭泣、一起歡呼……
假如有一趟旅行,我發現沒有回家的車票,
假如有一趟旅行,我發現沒有護照,假如有一趟旅行,我發現我身無分文,
假如有一趟旅行,我發現其實我也不知道要去哪裡,
假如有一趟旅行,我發現我迷失的不是方向,其實是我自己,
假如有一趟旅行,我終於知道,那不是旅行,那是生離死別!
我該怎麼辦?
縱然上述都是真的,這些孩子們的旅行竟然成了生命中焠鍊、成了生命的給予別人的一份禮物、一份祝福。而無論是否來得及帶著一個旅行箱,每個生命之旅都有一只無形的旅行箱,出發時縱然帶著難以描述的沉重驚惶,卻終於抵達了關懷與希望的小站。我想,比這更珍貴的,是他們都找到了自己!
我們都是生命的背包客,在每個旅途轉折點,當行李轉盤的出口,陸續吐出一個個不同顏色、不同大小,裝著不同東西的行李箱時,每個人焦急的尋找著自己的行李箱,你的人生行李箱呢?
~ ~ ~
「希望之路旅行箱」捐助活動
~ ~ ~
「希望之路旅行箱」捐助活動
「這個旅行箱是美好的記憶。我要把它留給我的小孩,這樣他們就會知道我做了哪些事、帶著這個旅行箱到過哪些地方,還有過著怎樣的生活。」
愛心無國界,資助苦難兒。臉譜出版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共同發起「希望之路旅行箱」活動,把台灣讀者的愛與關懷送給遠方需要援助的孩子們。
活動1:做個快樂捐助人。讀者只要購買一本《旅行箱的故事》,臉譜就捐出購書金額的10%給台灣世界展望會作為第20屆飢餓三十援助經費,幫助世界各地苦難的兒童與家庭。(「台灣世界展望會」http://www.worldvision.org.tw/ 內政部申請核准之募款文號︰內授中社字第0970017320 )
活動2:送祝福給孩子。讀者可在隨書附贈的「希望之路旅行箱」祝福卡上,寫下或畫出你對這些孩子的祝福,寄回: 100台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213號11樓 臉譜出版 行銷部 收,我們會將您的卡片在本部落格中專區介紹,並將在2009年8月15、16日「飢餓三十」二十週年大會師中展出,會後將轉交給孩子們。歡迎您先行在「痞客邦 PIXNET--旅行箱故事 」中發表留言或瀏覽分享大家的愛心與祝福。若有需要協助上傳文字或圖片檔的話,請留言或留下mail,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繫,謝謝!
~ ~ ~
引用文章及圖片:
旅行箱的故事(商業周刊 1124 期推薦)2009年6月3日 星期三
推薦好音樂:王榆鈞-凹/Concave ,沙灘上的腳印

被撞擊/受到看不見的力影響
而凹陷但卻能匯集更多能量而長出什麼。
而凹陷但卻能匯集更多能量而長出什麼。
一張概念式的作品,從一個漢字「凹」發想,藉著音樂對這個字重新詮釋-一種不同的聆聽經驗,從繁複的吉他音牆落下,衝往簡易坦蕩的另一世界,傳達的是現代人對沉重壓力的吞嚥與內化,若不可拒絕之養分,儘管帶著憂愁,我們還是不斷前進。
~ ~ ~
【凹】源於2008年11月『漢字寓言:未來系青年觀點報告』於牯嶺街小劇場獨腳戲演出的內容。
從一個漢字發想,由原本字面上的意義往它處延伸,藉著音樂對這個字重新詮釋。劇場裡的視覺畫面無法重現,但是期待這個作品可以帶給你/妳另外一種不同的聆聽經驗。 從繁複的吉他音牆落下,衝往簡易坦蕩的另一世界。
凹這張作品呈現了奔跑的風景,以電吉他拉開序幕,曲目I暗示的現代生活在人心中的淤積,窒息與盤旋渴望脫序的念頭,在曲目II開始展開奔跑,工地鑿井的悶響與孩童唱國歌的聲音,扭轉了膠著的現狀,迸發的變數與希望,以鋼琴呈現,宛若涉水而過的琴聲,與童年的自己相握手。曲目III的木吉他與口琴聲中,不安的情感終於成了具體語言,逐字排列出對生命的猶疑。
以凹的字形與字音出發,凹想傳達的是現代人對沉重壓力的吞嚥與內化,若不可拒絕之養分,儘管帶著憂愁,我們還是不斷前進。
* * *
沙灘上的腳印 / 王榆鈞 (9/2發行)
揉合文字的念白、簡單深刻的旋律
抽象的空間聲響、提琴拉扯的回聲
拼貼出閱讀莒哈絲的內在多重感受
重建來來回回於沙灘反覆烙下又沖刷的痕跡
在劇場落幕之後,
試著以自己的理解重新對這整個作品做出一個詮釋 希望透過這張由配樂延伸出發展成更完整的
屬於沙灘上的腳印的概念音樂作品。
它圍繞著愛這個主題
捕捉著那些湧上、各種不太容易描述卻深刻著的
於瘋狂的邊上
還可以擁抱
~ ~ ~
沙灘上的腳印 / 王榆鈞 (9/2發行)
揉合文字的念白、簡單深刻的旋律
抽象的空間聲響、提琴拉扯的回聲
拼貼出閱讀莒哈絲的內在多重感受
重建來來回回於沙灘反覆烙下又沖刷的痕跡
在劇場落幕之後,
試著以自己的理解重新對這整個作品做出一個詮釋 希望透過這張由配樂延伸出發展成更完整的
屬於沙灘上的腳印的概念音樂作品。
它圍繞著愛這個主題
捕捉著那些湧上、各種不太容易描述卻深刻著的
於瘋狂的邊上
還可以擁抱
~ ~ ~
引用文章: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烏龜遇上了鳥...
一隻烏龜(鱉?)和一隻鳥
牠們相遇
在一顆湖面上的石頭
一起曬太陽
~ ~ ~
這時我腦子浮現另一個情節…..
“鱉女”愛上了“候鳥”
她期待著如她生命般長久的愛情,
彷彿訴說著:『你會為我留下來嗎?』
然而“候鳥”只是短暫的停留,
候鳥撇過頭去,
隨時準備翱翔於藍天白雲間 。
~ ~ ~
牠們相遇
在一顆湖面上的石頭
一起曬太陽
這時我腦子浮現另一個情節…..
“鱉女”愛上了“候鳥”
她期待著如她生命般長久的愛情,
彷彿訴說著:『你會為我留下來嗎?』
然而“候鳥”只是短暫的停留,
候鳥撇過頭去,
隨時準備翱翔於藍天白雲間 。
~ ~ ~
若是你...
會有怎樣的聯想??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