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今天,我很早起床.......
空氣格外清新,平時車水馬龍的縱貫路,這時顯得相當安靜。
對了,我為什麼早起?
因為昨日客戶call我今天6:00前送樣品至機場,他帶『回』菲律賓廠。
帶『回』?不是帶『去』!
是的,因為他在菲律賓時間多過於台灣。
XX科技上市電子公司, 因為市場競爭力不足,將生產基地移至大陸,菲律賓等地,台灣陸續縮減人力,工程師被迫簽下2年合約遠去他鄉工作;菲律賓廠幾千人中台幹15人,如果,工廠留在台灣,將可照顧幾千個人。 而台幹過去的目的是訓練當地菲律賓人。
~ ~ ~ ~ ~ ~ ~
我提早到,5:20,把車停在航空館等他到來。
一架飛機劃過天際
~ ~ ~ ~ ~ ~ ~
去年2007/101/4我的部落格 台籍經理人 vs. 陸籍經理人
介紹商業周刊-科技報導-台籍高階經理人正面臨退場交棒!(商業周刊第 1036 期)2007-10-01出刊
「大陸的人才成熟度已經起來了,」
「不管你喜不喜歡,台灣高階經理人靠經驗替公司打基礎的角色將越來越淡。」
~ ~ ~ ~ ~ ~ ~
商業周刊第 1071 期2008-06-02出刊封面故事 中國變了 台商大逃亡 呂國禎、尤子彥4大地雷 引爆最大遷徙潮 呂國禎
台商為何無法擺脫游牧宿命? 呂國禎
引用部分資料~
二OO八年農曆年前,中國往香港的關口,出現了一群群台商,他們不告而別,拋下工廠與員工,踏上返鄉歸路,掀起了海峽開放二十多年來,最大的一次台商遷徙;昔日台商的逐夢天堂,已經變成了殘酷戰場。
他,七年前前進東莞 一年大賺三成,以為找到事業第二春
去年底第一次動念離開 盤算三個月決定放棄,「看袂到未來」
兄弟倆連夜落跑 丟下三千萬資產,分頭搭機逃回台灣
面臨關鍵存亡戰 二十年前的投資天堂,現在滿是地雷
~ ~ ~ ~ ~ ~ ~
一九八七年,台灣開放至中國探親,台灣商人受困於台灣人工、土地與匯率大漲下,開始游走海峽兩岸,拿著不同的護照經由香港當起了海峽邊緣人。當年十一月,《商業周刊》創刊號以此為開始,製做「海峽邊緣人」專題。 當年台灣的「玩具王國」、「雨傘王國」……等,隨著一座座工廠隔海移到中國。中南部傳統產業為主的工業區逐漸人去樓空,台灣穿著夏威夷衫、燙著電棒燙頭髮、腋下夾著小包的台商,在彼岸開疆拓土,一年只能回台灣的家兩、三趟。 二○○○年,我們又深入珠三角與大上海,記錄這批台商的發展成績,當時他們事業達到頂峰,在深圳、東莞與中山等地建立一個又一個「世界第一」;那一年,我們也跟隨台商的腳步從珠三角轉進長三角,深入昆山報導台商最大的電子聚落。 第二個十年來了!四月十三日,我們的採訪隊伍再度走進珠江三角洲、同時前往越南,進行為期兩星期的採訪,唏噓的是,這次我們是為了記錄這一場台商史上最大規模的逃亡與遷徙潮。
~ ~ ~ ~ ~ ~ ~ ~
回到住所,我把車停好,想起樓下的小燕子是否會飛了?(去年2007/5/20在我的部落格紀錄了燕子,在我家)
是的,一隻隻燕子早已離巢,在空中飛翔,也許他們也準備離開這兒了! ~ ~ ~ ~ ~ ~ ~
46個返鄉商人 3年後際遇追蹤 黃宥寧(商業周刊第 1071 期)
昔日,一群台商預見升級的必要,回故鄉加碼投資;今日,我們追蹤當年誓言升級的台商,卻發現有起有落........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黑天鵝效應,梅迪奇效應,蝴蝶效應~引爆你的思維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28日
為什麼要等到事情發生之後,我們才認得出黑天鵝現象呢?部分的答案是,在應該注意普遍現象時,人們長久以來卻習慣注意特定事件。我們習慣注意已經知道的事情,卻一而再再而三忽略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因此,我們無法真正地評估機會;我們很容易將事情簡化、予以敘述、分類;而且我們不夠開放,沒能珍視那些能夠想像「不可能事物」的人。
多年來,作者一直在研究我們是怎樣欺騙自己,以為自己知道的比實際上知道的還多。我們總是只看到無足輕重的事情,而大的事件卻繼續在你我的驚嘆聲中出現,並形塑著這個世界。本書試圖解釋我們對於「我們所不知道的事物」所知道的一切。作者提出簡單得令人吃驚的技巧,協助讀者面對黑天鵝現象,並從這些意外的大事件獲益。
優雅、驚豔,且應用廣泛,《黑天鵝效應》將改變你的世界觀。塔雷伯是個極為有趣的作者,告訴我們許多慧黠、有點無禮,但很不一樣的故事。他博學多聞,從認知科學、到商學,到機率論。《黑天鵝效應》是劃時代之作──它本身就是黑天鵝事件。
作者:Frans Johansson/著
譯者:劉真如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07日

引用資料:
原以為千分之一的簡化不會有任何的影響,但看到天氣很快的與上次類型發生不同的結果,剛開始接近相同的個案逐漸差異愈來愈大,終至面目全非。勞倫斯發表了此一結果論文,物理學家稱為「對啟始條件的敏感倚賴」。此後有人以 蝴蝶效應 的故事來做為解釋此理論的例子。
